抑雾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抑雾剂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瑞士产业转移抢摊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1-06-17 13:29:03 阅读: 来源:抑雾剂厂家
瑞士产业转移抢摊中国市场

瑞士产业转移“抢摊”中国市场

br>

瑞士高、精、尖产品大都出自中小企业,这一点应引起我国有关招商引资部门和企业的关注。

瑞士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跨国产业转移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能吸引瑞士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到中国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

最近,瑞士工程协会联合圣加仑大学技术管理研究所及罗兰贝格策划咨询中心首次对1000多家瑞士生产企业就跨国产业转移进行了抽样调查。

生产企业纷纷跨国产业转移

瑞士国内市场狭小,一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瑞士企业不甘落后,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目前,瑞士国民生产总值约有50%来自对外投资,据统计,瑞士对外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22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3423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瑞士已有约53%的生产企业将其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其中,20%的企业将目的地选择在东欧国家,50%以上在北美、南美及亚洲投资的企业以其在当地生产的产品供应当地市场。

跨国产业转移与企业规模有着直接的联系。据此次调查,参与跨国产业转移的有85%的瑞士大企业(销售额在7.5亿瑞郎以上)、61%的中型企业(销售额在1.5亿至7.5亿瑞郎之间)以及42%的小型企业。其中电子及微电子行业跨国产业转移较早且较深入;而机械设备制造业则较滞后。跨国转移涉及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从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到服务、管理,其中生产及组装环节占25%。70%以上的企业评价自己的跨国产业转移是成功的。

瑞士企业跨国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国外拥有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开发国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利用国外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降低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保持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产业转移将继续增长

有74%的企业计划未来将其产业进行转移,其中包括那些迄今为止跨国转移并不成功的企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从未跨国投资的小企业也计划在未来的5年走出国门。参与产业转移的中型企业将从61%增加到79%,小型公司从42%增加到62%。从行业上来讲,电子及微电子行业转移的趋势将有所减缓,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将大幅增加。跨国产业转移仍然涵盖所有业务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及组装环节将继续大幅度向国外转移;同时,其他领域如研发、设计、服务及管理等领域的外迁也将有所增加。

东欧国家和中国是瑞士企业最重要的产业转移目的地,但对瑞士企业来说意义有所不同。由于东欧国家近在咫尺,又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完善的生产质量保障体系,瑞士企业首先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及组装环节转移到该地区。瑞士企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当地广阔的市场,虽然中国也有较低廉的劳动力,但投资风险在被调查的瑞士企业看来较高,企业外迁至中国所能节省的工资费用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调查结果与瑞士经济部门对111家瑞士在华企业进行的调查基本吻合,大部分瑞士企业落户中国的最主要目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而不是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投资中国的根本目标是“抢摊”中国市场。

注重研氢氧化铝是无机氢氧化物销售最多的阻燃剂发领域的外包和外迁

瑞士企业一贯重视研发领域的投入,据瑞士联邦统计局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瑞士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研发战略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瑞士企业将研发项目委托给国内或国外其他企业或机构来完成。2004年,研发项目外包达40.5亿瑞郎,比2000年的17.9亿瑞郎增长了一倍多,其中24.3亿瑞郎流向国外的企业或机构。调查结果还表明,瑞士企业自2000年以来在国外子公司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04年,瑞士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研发投入达96亿瑞郎,与在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96.6亿瑞郎)基本持平,其中医药行业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最多,分别占68%(国外)和37%(国内)。

近年来,一些瑞士跨国公司已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将研发中心迁往中国。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调查结果。如瑞士医药公司罗氏集团已在上海建立了研究中心;瑞士电力及自动化公司ABB集团于2005年4月在北京设立了首家在华研发中心;3、将试样放置在气弹簧疲劳实验机压盘的中心位置瑞士汽巴精细化工股份公司先后于2005年4月和10月在上海和广州番禺设立了两家研发中心;瑞士制药公司诺华集团计划2006年与中方合作在浙江建立研发中心。

为我国引资带来新机遇

瑞士是世界重要的产业和资本输出国,在全球产业转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瑞士对华投资累计20.8亿美元,仅占其直接对外投资的0.6 %,中瑞两国经济合作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瑞士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中国。截至2004年,雀巢集团在华投资额达到9.2亿美元,罗氏公司1.5亿美元,诺华公司2亿美元;汽巴精化在中国区域(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已超过3亿美元;而ABB集团的目标是在2010年使中国成为ABB的第一大市场,为此,ABB对华投资将在2008年以前至少追加至7亿美元。

瑞士99%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但瑞士众多的高、精、尖产品大都出自这些中小企业。调查显示,这些中小企业也已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而且这种趋势有继续增长的势头,这一点应引起我国有关招商引资部门和企业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更多的瑞士中小企业到中国投资。目前,瑞士中小企业一般没有雄厚的资金,信息渠道也不畅通,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和到中国投资的经验。因此,我们对吸引瑞士中小企业投资要加强引导和宣传,提供必要协助。

此外,瑞士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跨国产业转移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机械设备制造是如果有的话我国的薄弱环节,机械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如能吸引瑞士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到中国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

连云港西服定做
压力试验机
包头试验机